当前时间是:站内搜索:
行业动态字体:【
南京街头见闻:献血公益热情有待升温
 

作者:张沈锲 杨绍功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发布时间:2012-01-04 13:25   点击率:2745

   “我献血可不是为了让人知道。穿着件写着‘今天我献血啦’的衣服多不好意思啊!”在这个很冷的冬天,家住南京市浦口区的杨通成骑着摩托车穿过南京长江大桥来到新街口的采血车上义务献血。聊起连续6次义务献血的经历,老杨憨厚地笑了,他觉得在个人献血这件事上要保持低调,但是在呼吁广大公众参与义务献血这件事上却是应该高调的。
    近期,一些大城市的手术用血供应捉襟见肘,血库频频告急。21日,记者走访了南京街头的采血点和血液中心的专家了解到,虽然南京市总体采血量比前两年有所增加,但是公众的献血热情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公众对献血和公益事业的误解亟待消除。
   “一天的采血量有时还不够一场大手术的用血量,”在游人聚集的南京夫子庙景区,采血护士吴菁介绍说,12月以来,该采血点每天平均只能迎来20名左右的义务献血者,献血人数和采血量较往年同期偏低。12月16日,是吴菁本月最闲的一天。当天只有8人来献血,献血量仅有4800毫升。最忙的一天在12月4日,献血51人次,采血量18300毫升。目前这个采血点日均采血约20人次,而往年较理想水平是日均30-40人。据了解,普通医院里的中小手术用血量在200毫升到400毫升,而一场大手术的用血量则在10000毫升以上。但南京目前任何一个采血点都已经难实现日采血量10000毫升。
   “A型血——需要;A型AB型和O型——紧缺。”一块写着血型需求的小黑板明晃晃地挂在南京市新华书店旁的献血车上。在献血点工作的护士陈小丽回忆,2009年南京血库库存还相对充足,甚至曾经有过“限型”的时候,他们的小黑板上还曾一度写上“暂缓献血”字样。但是,2010年以来,“限型”现象就再难一见了。
   “我是A型血,”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学生张小乐在夫子庙的采血车上笑着挽起了胳膊。“我有点胖,血管比较难找……”看着采血护士有点忙乱,第一次献血的张小乐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是昨天在网上看到血液需求专程从江宁区赶来献血的。但是,张小乐也承认如果不是读书在外,她是没有勇气瞒着父母外出献血的,现在和朋友之间无论是在现实和网上都很少聊到献血的话题。
    南京市血液中心一名负责人(受访者表示不愿透露姓名)告诉记者,缺血是季节性和结构性等多方面因素相叠加的结果。除了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之外,当前网络事件的热炒也造成了人们对血液采集这项公益事业的误解。“血浆浇花”、郭美美事件等挫伤了人们献血的积极性和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尤为主要的是,随着医疗消费需求的增加,血液使用量需求暴涨,但是血液采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仍未能按照相关的法制法规予以理顺,也难以保证采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的血库供应主要来自街头采血点,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是义务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献血量占总采血量的80%左右。如何更好地鼓励年轻人积极地参与义务献血成为保障血液供应的难题。
   A“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洗澡,多喝水,不要熬夜,避免剧烈运动……”每接待一名献血者,南京市瞻园献血点的采血护士王纯霞就要把这句嘱托重复一次,并为献血者端上一杯热糖水。但王纯霞说自己宁可累些,忙些。希望能有更多像杨通成和张小乐一样的市民,走出家门,为急需用血的人们奉献爱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