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是:站内搜索:
中心新闻字体:【
团史微课堂第三期:团旗是这样飘扬起来的和青年英模顾作霖
 

作者:徐澄乐   来源: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发布时间:2022-05-16 10:16   点击率:646

  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1949年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香山召开。大会结束后,团中央根据代表们的要求,做出来了制定团旗、团徽、团歌的决定,并且在当年5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征求团旗、团徽、团歌的启事。
  在此期间,团中央中国青年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娄霜来到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找到在该校任教的周令钊,跟他商量帮忙设计一个团旗的图案,该提议立刻被周令钊接受。
  娄霜因为在团中央工作的关系,对团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对于团旗有自己的想法,他说:“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全国的青年们都要团结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旗应该体现出在党的领导下这一特点。”经过反复思考,周令钊在脑海中产生了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圆圈围绕着五角星,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圆圈表示青年们手拉手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他立马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了草图,得到了娄霜的赞许,两人都很满意这个设计。当下,娄霜把周令钊设计的团旗图案带回了团中央,交给有关部门。后来根据严格的评选,几次修改,团中央从应征的100余种设计图样中挑选出几种样式,于1950年4月报送党中央审核批准。在报送的样式中就包括周令钊设计的团旗图案。
 
(中央领导在团旗设计方案上做重要批示)
  4月28日,毛泽东在看团旗式样时,在周令钊设计的图案上批示:“同意此式。”刘少奇也做出批示:“这个好”,周恩来也在图案上批示:“同意这个”,并具体指示:“须将金黄色圆圈及五角星移下一点,置于红旗四分之一的中间。”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团旗图样和制法,说明这个团旗的式样是: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五角星周围环绕以黄色圆形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旗正式诞生,第二天,团旗就出现在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五四青年节的游行队列里。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团旗图样和制法)
青年英模-顾作霖
  顾作霖于1908年1月29日出生在上海市嘉定县(原属江苏省),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后,顾作霖夜以继日钻研社会学、哲学等课程,常常废寝忘餐,正如他给祖父的信中所说:“勤勉读书,勿稍怠惰。虽清晨夜半,亦不自歇息。”他读书的目的也很明确:“冀日益进步,而抵于成,为社会谋幸福,作建国之伟业。”
  1925年,顾作霖在上海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时,顾作霖被调去杨树浦任共青团的部委书记,参加党的部委会。从此顾作霖正式开始了革命生涯。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央苏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写照。众多共青团员的身影,是苏区一道朝气蓬勃的风景线。
 
顾作霖(左1)与毛泽东(左6)、朱德(左3)等其他苏区中央局委员在瑞金的合影。
  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顾作霖任中央局委员。对于苏区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建设,顾作霖主要抓了三项大事:一项是创办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第二项是创办了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培养青年干部的列宁团校;第三项是动员青年参加少年先锋队和倡办“少共国际师”,向中国工农红军不断输送预备力量。
 
  1931年,顾作霖参与主持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青年实话》的出版发行工作,并为该刊撰稿。
  1933年顾作霖终因劳累过度,患了肺结核病,病中,顾作霖常常以马代步,深入前线和基层调查实情,进行面对面的指导。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和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相继在瑞金召开,顾作霖都出席了会议,并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届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由于本身患病,加之长期得不到休息,顾作霖在广昌决战的战场上,突然心脏剧痛,吐血不止,不省人事。朱德总司令立即派人将他送往瑞金红军医院抢救,结果无效,于1934年5月28日上午9时去世。终年26岁。
  顾作霖,将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优秀活动家,诚如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所说——顾作霖:“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在共产主义青年团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
来源:网络、澎湃网
                                   共青团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支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