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晖 来源: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发布时间:2017-06-09 16:02 点击率:1765
跨年之于每个人,或许都需要点意味不同的仪式感。有的人守着午夜的那声钟响,有的人盼着清晨的那轮日出,也有像杨小飞这样的,历经3个小时,辗转4班车,跨越50多公里,去做那个第一名。
不寻常的跨年仪式
已是入九的寒天,窗外漆黑一片。出门后,杨小飞先要乘坐溧水201路车至禄口翔宇路北站,再坐上地铁S1线换至1号线,最后转乘45路公交车。历经3个小时,跨越50多公里,差不多8:15,他最终赶到位于紫竹林3号的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大厅。登记、体检、献血,这个仪式才算圆满——多年来,坚持做新年献血的第一人,是杨小飞特有的跨年仪式。
他做了20年的“地下工作”
第一次的挽袖源于街头偶遇的献血车。那是1993年,杨小飞去上海出差,在市中心看到一辆献血车,也没多想他就登了上去。1998年,无偿献血制度开始实行,于是一年2次的献全血又养成了稳稳的习惯。
不过,他也有顾虑。家人观念保守,怕他们担心,杨小飞每次去献血都借口为“开会”,坚持“地下工作”20多年。直到2013年,区文明办要树典型,他这个“南京市优秀志愿者”、2次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再也藏不住了。媒体们的报道,让他这么多年的潜伏工作曝了光。不过让他高兴的是,他也知晓了家人的态度:支持。2016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又做了个举动:遗体捐献。
他有一个中国梦
付出与坚持,大爱和小爱,他每一样都竭尽心力。80多岁的老岳母瘫痪在床,饮食起居便由他照料。老人睡眠浅,为了配合她的作息,每天早上天不亮,杨小飞就早早起了床,为老岳母刷牙、洗脸,喂早饭,一坚持就是8年。2016年,他的家庭入选“南京市最美家庭”。
采访最后,50年代出生的杨小飞说:也许你会觉得矫情,但我还是想说,我一直有一个中国梦,就是让人类生活的更加健康。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是为了这个梦想,现在,志愿捐献遗体给祖国医学事业也是为了这个梦想。我并不觉得矫情,我相信他的真诚和纯粹,就像我相信那一代人的信仰和坚持,由衷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