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是:站内搜索:
中心新闻字体:【
是什么成就了“万里挑一”的奇迹?
 

作者:王晖   来源: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发布时间:2017-05-02 09:54   点击率:3134



导语:所谓幸运,皆是竭尽心力

正文:近日,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接到来自南京市第二医院的救助电话:一名50多岁的肝衰竭女性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又因严重贫血导致心衰症状,急需输血抢救。众所周知,Rh(D)阴性在汉族人群中很稀有,更要命的是,由于之前接受过输血治疗,导致这名患者同时有抗-D抗体及抗-C抗体存在,又极大地提升了找到相合血液的难度。换言之,这是堪比“熊猫血”的“熊猫血”,其在人群中比例不足万分之一。

如何“万里挑一”找到救命血,成为眼下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职责之外,良心使然

417,在接到医院的救助电话后,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随即对库存进行筛选,然而并未发现适合的血。这结果并不意外,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就是因为其在我国人群中的比例仅占千分之四;而这名患者又有多种抗体,这种情况实在罕见至极——除非发生奇迹。

事已至此,虽有遗憾,但已尽责——然而良心上过不去。既然南京没有,那就向外地救助!当日下午,计供科的汪海宁向全省所有兄弟血站发出了求助信号。

一夜的等待后,奇迹终于出现!418上午,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发来回应:他们刚好有4袋符合要求的新鲜红细胞!

事不宜迟。当日中午12点,计供科的余忠杰顾不上休息,立刻赶赴无锡调血。200多公里的路程,近五分之四都在毫无遮挡物的高速上行驶,虽已是4月,正午的阳光穿透车窗,多少有些灼人。

没有一丝耽误。2小时后,车子抵达目的地。

418下午14:00,到达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取血成功,即刻返程。

418下午17:20,历经4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回到南京。紧接着,这批救命血立即被送往南京市第二医院输血科,并于当晚成功输注于该患者,其心衰症状终于得到缓解。

这里有一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向临床供应红细胞共5.6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63%,冷沉淀11195.5个单位,较去年同期增长9.24%。也是在这个季度,他们总共为临床特殊血液需求全省调剂了12次血,从连云港延伸至无锡,数千里的辗转,几乎贯穿整个江苏省。

这是12次的职责“之外”,也是12次的良心使然。

技术之外,多份理解;配合之外,多份信任

“这名患者的情况确实很罕见。”该院重症监护科主任郑以山说,刚收治进ICU的时候,患者身上就有不少基础病,这无疑增大了施治的难度。在给其配血失败后,通过了解病史后得知,这名患者之前接受过输血治疗,导致她的血型有多种抗体,这又让输血难上加难。

治疗过程就好似木桶原理,不能有一块短板。由于患者当时已经出现了心衰,在那个节骨眼上,血液是否供应及时,就是直接决定后续治疗可能性的开关。“要不然,我们医生再有技术,也是妄然。”郑以山笑着说。

患者目前情况稳定,并持续好转。

值得一说的是,整个收治期间,这位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都很高。在ICU,医生总在和死神拔河,患者配合,就好比站在他们那一方,自然又多了一份力量。郑以山说,他们对每一位患者都会尽心尽力,但医患关系越紧张,对他们而言越容易产生束缚;反之,对方的理解和信任会让他们更放得开“手脚”——放手一搏,也许更容易发生奇迹。

奇迹已经发生。输血的及时,医护人员的联合救治,终于将这名患者从鬼门关前拽了回来,目前,该患者的情况稳定,并持续好转。

重症监护室的墙壁上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

“万里挑一”的奇迹总算圆满落幕。这背后,并不能简单地归功于幸运,而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竭尽心力。

医学永远不会完美,但良心、理解和信任,可以让它无限趋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