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晖 来源: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发布时间:2012-10-30 10:02 点击率:3474
亲人因腰骨损坏被送往医院,家属却被告知,只有互助献血后才能动手术治疗。近期,网络上的一篇关于“互助献血”的帖子再次将这个话题推向争议的风口浪尖。其实,近年来关于献血者与“互助献血”的矛盾并不少见,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让人们对互助献血的重重疑问?
互助献血,“无偿”和“自愿”是根本
何谓“互助献血”?即平诊和择期手术患者的家庭、亲友、所在单位同事等,为了患者能及时用血,通过经治医生动员,参加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作为国家提倡的无偿献血的方式,自然具有无偿献血的重要特征,及“无偿”和“自愿”。
既然是无偿献血的组成部分,互助献血的偿还方式和街头无偿献血一样,根据《江苏省献血条例》规定:互助献血者本人累计献血量在800ml以下的,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累计献血量在800ml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互助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按献血者实际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互助献血量超过病人用血量,保障用血;互助献血量低于病人用血量,优先用血。如某献血者为非直系亲属的亲人或朋友献血,不仅此病人能优先用血,并且当将来该献血者本人或直系亲属用血时还能享受部分或全部免费。
互助献血,是不是献了就立马能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那么,互助献血后,病人是不是立即就能用得上血呢?“值得注意的是,互助献血只针对择期手术和平诊,如果有急需抢救用血的危重病人,必须要保证他们的用血。”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很多人在认识上有这样一种误区,认为输血是一种营养补给,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输血本身对身体其实是种免疫损伤,有潜在的病毒感染风险。“我们所谓的输血安全是指用输血的手段把病人拯救过来,而不是说血液本身安全。在血液紧张的时候,不论是患者是什么身份,谁最需要血就输给谁。这个问题就是对于我们血站的工作人员而言,照样一视同仁,绝不会存在差别化对待的情况。”
据了解,江苏省卫生厅规定对互助献血的目标患者实行血液优先供应。互助献全血的,采供血机构于次日调配合格血液给医院。互助献血小板的,采供血机构于献血者报名、体检合格并献血小板后次日调配合格血小板给医院。对于急救用血的,采供血机构可以在互助献血前及时调配血液给医院,确保患者需要。
互助献血,应该助的是每一位需要血的病人
眼下,外界对互助献血制度多有误解,在该工作人员看来,一来源于招募献血者的方式不当,二来则是献血者的观念仍需改进。他说起自己曾在献血车上碰到过的一件事:某病人因脑出血需手术治疗,医生表态“不互助献血就没法手术”,就在家属们纷纷上街头准备互助献血时,得知病人已经被推进手术室了,立即就觉得没必要再献血了。“这还是观念上的问题,我后来和他们说,你的家人现在有血用,也是源于别人的捐献,你们献了血,同样也是为了拯救下一个病人。结果,大家最后都挽起袖子献起了血。”
目前我国公民献血意识并不高,有些互助献血者甚至是带着情绪去献血的,加上医生的引导方式有待商榷,极易造成血液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该工作人员说起之前一名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同样因缺血无法开展手术,病人女儿的同学、老师,甚至病人住院的医生、护士等等“陌生人”纷纷自愿跑去为其互助献血,病人最终也及时手术脱离了危险。“如果我们能在互助献血中多一份主动性,多一份奉献精神,也许很多问题就引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