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是:站内搜索:
行业动态字体:【
人造血:大势所趋 前途漫漫
 

作者: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1-11-14 15:12   点击率:2350

    麻醉状态的病人正在接受手术,边上的机器嗡嗡作响,汩汩流出的人造血液(非志愿者捐献的“天然血液”)注入病人体内。这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一幕,正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日前,有英国团队尝试用干细胞培养红血球,由此制造人工血液。对于临床医学界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

血液需求缺口扩大 

    大城市不时出现“血荒”,前线受伤的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储备血而生命垂危……血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但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合格血液的需求缺口都在不断扩大,血站储血量经常告急。另一方面,血液的保存也是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此外,异体输血还存在血型配对、排异反应等问题。这些难题都让人造血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们都盼望有朝一日用上可以长时间冷冻、储存的人造血,这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的陈勤奋医生说。

人造血的N种可能 

    其实人造血并非新鲜事,早在7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理想的血液替代物。比如,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全氟碳(PFC)。这是一种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卤素分子,在体内不被吸收亦不被代谢,一般会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后被缓缓呼出。日本公司曾制造过此类产品,但由于使用复杂,还有各种副作用,1994年就退出了市场。还有一种“塑料血液”。英国化学教授特怀曼几年前开始研究。目前,这一技术路径已有雏形,但相关毒性问题及在体内多久才能被代谢,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各国军事科研机构也致力于人造血研究,不过这些技术都处于探索阶段,人造血若要真正大面积用于临床,仍为时尚早。

    “人造生命”的隐忧 

    人造血为日趋紧张的医疗用血问题带来了一线曙光,但会否引发伦理上的争议? 

    陈勤奋的观点相对乐观。她认为,一旦相关技术成熟,人造血可以通过标准的流水线生产。对若干年后的病人来说,可能输一次血就跟吃一粒药一样稀松平常——因为都是流水线加工的标准产品。 

    不过也有伦理学界对此持更谨慎态度。从人工DNA到人工合成细胞再到人工制造血液,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屡屡有振聋发聩的新突破,但正如英国《观察家报》的评价所言,“这是21世纪最为大胆、最有争议、也最具科学性的领域”。据悉,英国皇家学会已经开始就合成生物技术向公众征集意见,考虑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合成生物学很可能会消解人类对于自然的最后一点敬畏之心。当身上流的血液都是人工造的,人们在感慨技术强大的同时,是不是再也不会对生命充满感激和尊重?